九十年前,公子魚,南公路,合手創下浮生譜..
【冰峪雙龍劍】根據部分史實,為遼寧省大連市四A級旅游景點冰峪溝精心打造的玄幻武俠劇,完稿,首次推出,留有伏筆,可有續部,如有合作意向者,請聯系!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 梗概
唐貞觀十九年,唐太宗李世民攜百員戰將率數萬大軍赴遼東征討高句麗人,夜駐冰峪,用伏羲大帝之佩劍八卦劍鎖黃海龍王之子黑黃二龍肉身于月劍譚,尋劍未果。
兩年后,黑黃二龍托夢欲求解脫,太宗皇帝派鎮遠將軍薛忠義赴冰峪尋劍,無果而逝。
數年后,李氏王朝遭受兩大災難,黑龍元靈安祿山興兵反叛未成,空使百姓遭殃。后來,李氏王朝幾經周折至后周,黃龍元靈趙匡胤未及兵戈,黃袍加身,建立宋朝。
千年后清朝中期,黑龍元靈不服黃龍元靈道行,欲再度興亂。
冰峪圣水寺方丈玄一大師破解天機,為救黎民于災難,撫養薛忠義將軍后世薛爺之子,傳授其武功,待十八年后三月十五月明之時再度尋劍,阻止黑龍元靈作亂。
西域天教掌門江正夫嗜寶如命,獲悉天機,趕往冰峪,不擇手段,欲得傾城之寶的八卦劍。
冰魔教教主上官一鶴恐八卦劍重見天日而制其無敵的血煞冰寒功,也極力阻撓。
于是,因為一柄伏羲大帝的八卦劍,一佛一魔一道紛爭迭起,正義和非正義競相角逐,演繹一曲濃濃的親情愛情故事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主要人物:
少君:鎮遠將軍薛忠義后世子孫,薛爺之子,八卦劍尋劍之者,得玄一大師真傳,仗劍行走江湖,一身正氣,與冰魔上官一鶴之女清瑤周旋于上官一鶴和江正夫之間,后拔出八卦劍,解救天下百姓。
清瑤:冰魔教教主上官一鶴親生女兒,嫉惡如仇,愛憎分明,促使上官一鶴由魔性回歸人性。
薛爺:朝廷退隱之官,命中無子嗣卻晚年得子,為人正直豪爽,寧愿委屈自己,也要兌現為國為民的大義之心。
玄一大師:冰峪圣水寺得道高僧,身入佛門,心系百姓,洞悉黑龍元靈欲再度作亂,與薛爺用偷梁換柱之法換出薛爺之子,親授武功,待十八年后拔黑黃二龍身上八卦劍,阻止黑龍元靈作亂。
上官一鶴:冰魔教教主,練就血煞冰寒功,由人成魔,怕汲取日月精華的八卦劍重見天日制其血煞冰寒功,捉拿尋劍者,后因親生女兒清瑤,由魔成人,自毀功力,將血煞冰寒功秘籍歸還清風派圣祖堂。
江正夫:西域天龍教掌門,一生嗜寶如命,為人奸詐,不擇手段,要得到傾城之寶的八卦劍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看點之一
世間萬般情,唯親情至大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【第一集】【部分】
1、日,外
【視覺變換畫面】八卦圖和八卦劍相互交替,八卦劍立于畫面。
【旁白,字幕】
相傳,八卦劍乃上古伏羲大帝之佩劍,通神明之德,類萬物之精華,擁降魔之力,蘊定國之功,助伏羲大帝誅蚩尤,斬共工,平定四方,始立華夏。唐朝貞觀十九年,國泰民安,唐太宗李世民攜八卦劍,率十萬大軍,親赴遼東征討高句麗人,收復失土。
2、日,外
筆直官道上,東征大軍,旌旗獵獵,軍容整齊,戰馬嘶鳴,尾塵彌漫。
3、日,外
東征大軍路過一青丘之地。
近處,官道兩旁綠樹蔥蘢,幾乎遮住整個官道,西下的光灑在路面上,星星點點。
唐太宗李世民披甲戴盔,腰懸八卦劍,騎著棗紅色高頭大馬,立馬遠望,左邊是宰相魏征,右邊是鎮遠將軍薛忠義,后面眾將官和征討大軍。
4、日,外
遠處,萬里晴空,綿延起伏的群山披綠戴青,直入云間。
魏征突然眉毛緊蹙,向遠處望去。
群山之巔,有黑黃兩只龍形,朦朦朧朧,相互纏繞,時而鉆入深邃的云間,時而飛了出來。
5、日,外
唐太宗撫須遠眺,面有喜色,向魏征道:朕雖貴為一國之君,但晝夜埋在奏折堆里,難得有這么一次機會,老愛卿,此地甚是絕美,不知名謂其何?
魏征猛地回神,側望唐太宗拱手:回圣上,據史書記載,此地名曰仙人谷。
唐太宗捻須,點點頭:哦,仙人谷,莫非上仙居住之所?
魏征:正是,據說,天庭一上仙因貪戀此景,私自下凡,后來玉皇下旨召回,上仙不從,玉皇一時大怒,去其仙籍,上仙從此寓身于此,抱景老去,后人便稱此地為仙人谷。
唐太宗捻須,又微微點頭:這位上仙能有如此興致,看來真是絕美之地。(向上看看天色,又看看前面)時近日暮,我們不如就在前面山中安營,也免了騷擾百姓。
魏征:(拱手)這——(打住話頭)
唐太宗怔怔地望著魏征:老愛卿怎么突然吞吞吐吐起來,有什么話就直說。
魏征連忙拱手:圣上,其實也沒什么,只是此地雖好,可畢竟荒蠻之所,怕蟲獸擾了圣駕。
唐太宗捻須哈哈大笑:這點小事對朕來說算不得什么,當年朕隨父皇南征北戰,常是荒野棲身蟲獸為伴,就這么定了,傳令官!
傳令官策馬而來。
唐太宗:傳令下去,到前面山中安營。
傳令官:(拱手)遵旨!
6、日,外
征討大軍在山中安營,軍帳如菇,炊煙繚繞,將士們卸盔解甲,歡聲笑語。
7、日,外
安營地的西邊百丈之遠有一片水域,方圓數十丈,中央立一塊十丈之高的石柱,石柱與周邊高聳的山峰遙遙相對。日落西山,水域霧氣縈繞,石柱若隱若現,勾勒出青墨相間的神秘色彩。岸邊的花草樹木相互纏纏繞繞,呈青滴綠,鳥語其中。
8、日,外
唐太宗帶著魏征和薛忠義將軍來到水域岸邊。
魏征緊緊注視霧氣縈繞水域,突然眉毛緊蹙,不由自主看看唐太宗腰間的八卦劍。
唐太宗撫須觀望:魏愛卿,難怪上仙眷戀,原來真是如此。
魏征急忙拱手道:圣上所言極是!
唐太宗微笑著點點頭。
薛忠義:(拱手)圣上,東征大軍班師回朝之日,在此設置都護府,周邊百姓遷居于此,也不枉此景。
唐太宗:君之樂在于民樂,薛將軍的主意甚合朕意,只愿這次東征不動兵戈,夷人望風而逃,不但免了百姓之苦,而且助大唐盛世長安。
魏征拱手:圣上勤國愛民,更有降妖鎮魔的八卦劍隨行,自然是人心所向,馬到成功。
唐太宗握握八卦劍劍柄,哈哈大笑:此番收復了遼東,朕也就安心治國撫民了。
9、夜,外
一輪圓月升上浩渺天空,星光閃爍,軍帳中透出燈光,通明的篝火隨處可見,執戈的巡邏軍士走來走去。
魏征走出帳篷,看看天空,喊來一個巡邏軍士,說了幾句,巡邏軍士急忙跑去。
值守將軍疾步跑來,立定,拱手:相爺有何吩咐?
魏征表情十分嚴肅:將軍值守,須盡職盡責,不得三心二意,如有異常,及時稟報。
值守將軍:(拱手)卑職遵命?。ㄞD身離去)
10、夜,內
夜半時分,帥帳燭光盈亮,八卦劍掛在帳壁上,唐太宗坐在案前看書。
【畫外音】
帳外,翻江倒海般的呼嘯之聲滾滾而來。
隨著,帥帳門大開,一股寒氣迅猛而來,帳壁上的八卦劍錦翎飛起,劍柄躍動不止,燭光搖曳著熄滅。
唐太宗龍顏大驚,放下書,站起身,快步奔到八卦劍前,快速拔出八卦劍,箭步沖出帥帳。
11、夜,外
帳外,星月失色,篝火熄滅,呼嘯聲從那一片水域方向傳來。
將士們瑟瑟發抖,目瞪口呆。
值守將軍氣喘吁吁跑來,一指發聲地:圣上,您看!
唐太宗右手握著八卦劍,左手中指食指在眼前輕輕滑過。
【遠景】那一片水域中央騰起兩道沖天水柱,水柱高過石柱,高過四周的高山,在兩道水柱頂端有一顆晶亮龍珠,兩道水柱隨著龍珠的跳躍時而升空,時而入水,相互纏繞,呼嘯之聲時高時低。
魏征和薛忠義將軍等人急急來到唐太宗身邊,向發聲地望去。
唐太宗健步沖上近處高臺,大聲喝道:朕在此,何方妖孽竟敢撒野。(一揮右臂,八卦劍刺了出去)
【遠景】八卦劍帶著光芒,穿過石柱,濺起火花,石柱被劈成兩半,一半落入水中。八卦劍又迅猛地刺向兩道纏繞水柱,兩道水柱在搖搖欲墜中消失,龍珠也慢慢沉入水底,頓時,呼嘯之聲消失,那一片水域恢復了平靜。中空,星月漸漸露面。
12、夜,內
帥帳內,帳壁是八卦劍劍鞘,唐太宗端坐上方,魏征和薛忠義將軍站在臺下。
唐太宗望著魏征:剛才之事并非蟲獸那么簡單,老愛卿是否早知一二?
魏征連忙拱手:圣上明鑒,此事確非一般蟲獸所為,老臣確實早有覺察,但不敢妄斷,驚擾圣上雅興,望圣上恕罪。
唐太宗直直望著魏征:哦,老愛卿不必自責。
魏征:進山之前,老臣觀天象得知山中藏有龍形,又隨圣上去那片水域,感覺有些詭異,但圣上自有天威,又有降妖鎮魔八卦劍隨行,龍有善惡之分,就算是惡龍,也不敢在圣上面前肆意妄為,所以,就沒太在意。
唐太宗捻須,微微笑道:老愛卿所言不差,剛才之事的確是二龍所為。
魏征拱手:差就差在老臣判斷失誤。
唐太宗捻須笑道:老愛卿也不算失誤,看樣子此二龍并非有什么惡意,倒是朕一時氣盛,用了八卦劍。(望向薛忠義將軍)薛領軍,天明之時,速速派人尋回八卦劍。
薛忠義:(拱手)臣遵旨!
13、日,外
凌晨,薛忠義將軍帶領軍士來到那一片水域。
曦光下,水域上微波粼粼,岸邊似有潭水蔓延過的痕跡,花草樹木掛滿晶瑩露珠,不時傳來鳥雀歡悅聲。
薛忠義將軍執劍立于高處,一撥軍士在水域四周搜尋,一撥軍士乘坐木筏在水里打撈。
半個時辰過去。
軍士甲跑來拱手:稟報將軍,細細搜過,周圍沒有。
軍士乙跑來拱手:稟報將軍,水中沒有。
薛忠義將軍望著水域,又望望四周四周,陷入沉思。
14、日,內
帥帳內,唐太宗踱來踱去,魏征和薛忠義將軍立在臺下。
【特寫】帳壁上掛著八卦劍的劍鞘。
唐太宗止住腳步,望了望八卦劍劍鞘,又回望薛忠義將軍:可是細細搜尋過?
薛忠義:(拱手)圣上,臣親自督促,不遺一處。
魏征:(拱手)圣上,薛將軍行事一向縝密,不會有遺漏。
唐太宗望望八卦劍劍鞘,又望著魏征:老愛卿,八卦劍隨父皇南征北戰,建立大唐基業,如今遺失朕手,不得不有所顧忌。
魏征拱手道:圣上,事情已經發生,顧忌在所難免,但愿只是個偶然。
唐太宗怔怔地望著魏征:此話怎講?
魏征:圣上啊不惜龍體,御駕東征,容不得節外生枝,我大唐盛世,更容不得節外生枝。
唐太宗點點頭,沉思道:但愿只是個偶然。
薛忠義拱手:圣上御駕親征,收復失土,就算不是偶然也不會有什么差池。
唐太宗嘆息道:收復失土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國家安定長隆百姓安居樂業。
魏征:上蒼明鑒,定不會辜負圣上為國為民之心。
唐太宗:但愿如此,薛將軍,傳令下去,全體將士即刻拔營。
薛忠義:(拱手)遵旨?。ㄞD身離去)
魏征望著唐太宗拱手:圣上,還有一事。
唐太宗望著魏征道:哦,說來聽聽。
魏征拱手道:昨晚之事,老臣還是有些擔心。
唐太宗:怕累及這里的百姓?
魏征拱手:老臣正是此意。
唐太宗捻須征詢道:依老愛卿之見?
魏征:圣上九五之尊,不妨賜名平治。
唐太宗點點頭:這樣也好,不知何名為宜?
魏征沉思片刻道:圣上,我東征大軍拔營而去,但軍威還在。
唐太宗接上話頭:兵御如何?
魏征:(拱手)圣上英明。
15、日,內
養心殿,唐太宗在批閱奏折。
【特寫】墻上掛著八卦劍劍鞘。
魏征走進來,跪地:老臣叩見圣上!
唐太宗抬頭望著魏征,抬手:老愛卿請起!
魏征站起來,拱手道:圣上召見老臣,莫非又是為了八卦劍?
唐太宗點了點頭,朝魏征一擺手道:老愛卿請坐。
魏征拱手道:謝圣上?。ㄗ拢?br />唐太宗:此次東征失利在意料之外,也成為朕的一塊心病。(望望八卦劍劍鞘)但最大心病是八卦劍遺失,朕真的茶飯不思。
魏征望著唐太宗:老臣明白圣上心思。
唐太宗站起來,背手踱到八卦劍劍鞘前,慢慢拿起劍鞘,看了又看,又默默放回去,回頭道:滿朝文武,知朕心思者非老愛卿莫屬。
魏征站起來,拱手道:謝圣上抬愛,但老臣有句話,不知當講不當講?
唐太宗直視魏征:但講無妨。
魏征:圣上一代明君,有無八卦劍,治下定是太平盛世,但圣上的太平盛世不能保證后世永享。
唐太宗:如果真是這樣,百姓要受兵戈之苦。
魏征拱手:圣上龍體為重,也許上蒼會憐圣上憂國憂民之心。
16、夜,外
【字幕:兩年后的三月十五】
夜半時分,長安城上空,月朗星稀,四周一片寧靜。
魏征站在閣樓上,仰望深邃浩渺的天空。突然,兩道寒光直奔養心殿而去。
魏征望著兩道寒光自言自語:該來的終于來了,圣上的心病又要加重,祈望上蒼憐我圣君,憐我百姓,佑我大唐江山永享太平。
17、夜,內
養心殿,唐太宗閱完奏章,伏案而眠。
殿外狂風大作,大門頓開,兩道寒光旋轉著涌進來,落在案前。
唐太宗驚醒。
兩道寒光幻成黃黑兩條龍,納頭便拜。
唐太宗連忙起身,驚訝道:二位仙龍快快請起!
兩條龍直起來,又幻成穿黃衣服和和黑衣服的兩個人。
唐太宗驚訝著坐回去.。
黃衣人看看黑衣人,拱手道:圣主不必驚慌,我們兄弟是黃海龍王之子。
唐太宗恍然回神:哦,二位仙龍因何深夜到此?
黃衣人拱手:只為圣主的心病而來。
唐太宗更加驚訝道:想必仙龍知道寡人的心病。
黃衣人看看八卦劍劍鞘,又望著唐太宗:圣主的心病就是兩年前八卦劍丟失在東征路上。
唐太宗看看黃衣人和黑衣人,點點頭道:原來如此,可至今沒有下落。
黃衣人看看黑衣人:圣主自然不知下落,因為知其下落者只有我們兄弟。
黑衣人微怒道:不錯,就在我們兄弟身上。
唐太宗驚訝地瞪大眼睛。
黃衣人拱手:圣主有所不知,兩年前,我們兄弟離開海域,偷居仙人谷。三月十五月明之夜,為了爭奪父王的萬年龍珠,不想驚了圣駕,被圣主的八卦劍鎖了肉身,從此回不了海域。
唐太宗回神:沒想到寡人氣盛之舉,讓二位仙龍受苦。
黃衣人:小龍受苦事小,圣主的心病事大,所以,圣主還不到自責的時候。
唐太宗望著黃衣人:仙龍所指何意?
黃衣人:據小龍得知,八卦劍有定國安邦之功,圣主若不拔出八卦劍,我們兄弟的元靈得不到肉身,恐大唐后世江山有難。
唐太宗急急追問:仙龍此言可是當真?
黃衣人拱手:小龍怎敢有罔上之言,當務之急拔出八卦劍。
唐太宗:請仙龍放心,寡人明日派人著辦此事。
黃衣人拱手:謝過圣主!
兩人匍匐在地,化作一黑一黃兩條龍,又幻成兩道寒光,沖出殿外。
18、日,內
凌晨,魏征沖沖走上養心殿,跪地叩頭:老臣給圣上請安!
唐太宗看著魏征,驚訝道:老愛卿快請起,為何這般匆忙?
魏征站起來,拱手:老臣只為昨晚之事。
唐太宗:看來老愛卿已經知道。
魏征:是!
唐太宗長嘆一聲:難道大唐后世江山真如二龍所言?
魏征拱手:二龍所言不假,但世事多有異象,或為虛,圣上龍體為重,不可過于焦慮。
唐太宗望著魏征:何為實又何為虛?
魏征:上天有好生之德,只要精誠所至,或許能以實為虛。
唐太宗:再派薛忠義將軍,不知可否?
魏征:薛將軍忠義兩全,是最合適人選。
唐太宗心有余悸:若再找不回怎么辦?
魏征拱手:那就得接受現實。
唐太宗慢慢站起來,走到八卦劍劍鞘前,把劍鞘拿在手上,回望魏征:朕可以接受,可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如何能接受得了。
19、日,內
魏征府邸,薛忠義將軍臨行前拜訪魏征。
魏征望著薛忠義:薛將軍此番前往,有多大把握?
薛忠義望著魏征:相爺,您認為呢?
魏征笑道:老夫不知如何回答薛將軍。
薛忠義向上拱手:就算沒一點兒把握,下官也竭盡全力,不負圣上重托,不負天下百姓。
魏征贊許道:好一個忠義兩全的薛忠義薛將軍。
薛忠義:相爺過獎,下官怎敢與忠義同榮。
魏征嚴肅道:薛將軍忠義上蒼可鑒,但有句話要送給將軍,有些事并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,薛將軍千萬不能因為忠義二字而誤了自己。
薛忠義站起來拱手道:下官謹遵相爺教誨。
20、日,內
帥帳內,薛忠義坐在上面,眾將官分列左右。
薛忠義憂心道:十日已過,卻毫無結果,不知眾位有何高見?
眾將官面面相覷,無人作答。
薛忠義嘆息道:看來還真的要負圣上重托,有負天下百姓。
21、夜,外
薛忠義來到帥帳外獨自徘徊,不時地長吁短嘆。
忽然一陣祥風飄過,一道祥光落地。
【畫外音】薛將軍請留步!
薛忠義回轉身去,看見對面是須發飄然的太上老君,急忙上前拱手道:上仙請受薛某一拜!
太上老君:將軍不必多禮!
薛忠義:上仙屈尊駕臨,不知有何指教?
太上老君:為將軍心中解不開的疙瘩。
薛忠義有些喜出望外:難道上仙能助薛某完成圣上重托?
太上老君微微一笑:非也!
薛忠義疑惑道:那又為何?
太上老君望著薛忠義:只為將軍你。
薛忠義恍然大悟,拱手道:薛某謝過上仙,在江山社稷和百姓面前,薛某實在不足一提。
太上老君點點頭道:將軍忠義之心令人敬佩,但世間之事皆由定數,非常人能左右,將軍還是回朝復命去吧!
薛忠義:可這有負圣上重托,有負天下百姓。
太上老君飄然升空:請將軍珍重自己!
薛將軍跪在地上,眼含熱淚,望著天空:難道上蒼真的要我薛忠義忠義成仁么?
(口噴鮮血,倒下。)
22、日,外
【字幕】唐玄宗開元年間,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揮兵二十萬,發動安史之亂,后被平定,但百姓遭殃,唐王朝大傷元氣。
【畫面】
烏云密布,電閃雷鳴,一條黑龍在空中翻滾,安祿山叛亂大軍橫沖直撞,京城混亂,百姓流離失所。
23、日,外
【字幕】五代十國至周,邊關守將趙匡胤發動黃橋兵變,未及兵卒,黃袍加身,唐王朝從此真正壽終正寢。
【畫面】一條黃龍橫空,趙匡胤被士兵簇擁著穿上黃袍,登上皇位。
【字幕:千年后清朝中期】
24、日,外
冰峪,群山綿延,綠樹蔥蘢,花草滿地,河水湍急的小峪河和英那河盤繞其中,小峪河和英那河交匯的月劍潭,霧氣縈繞,中間石柱劍劈石若隱若現,與周邊高聳的山峰遙遙相對。
25、夜,外
三月十五月明之夜,冰峪腳下胡家村的王二叔家,鐵蛋和狗剩闖進來。
王二叔斜倚炕頭,把煙袋從嘴里拔出來道:瘋瘋癲癲的,就不能斯文點。
鐵柱笑道:天生就不是斯文的料兒,下地穿鞋,跟我們走。
王二叔直起身子,看看鐵柱:這三更半夜的,又要去哪兒?
鐵柱嬉皮笑臉:小廟神,大廟沒地方,用保長大人的話,結論在后邊。
抱著狗娃的王二嬸看看鐵柱:鐵柱,你二叔天不亮就上山,一整天,你倆就放過他。
狗剩:知道二嬸心疼二叔,就是十里八里山路,累不壞的。
王二叔瞪大眼睛:你們到底要去哪兒?
鐵柱狠狠瞅了狗剩一眼:就你多嘴!就你多嘴!
狗??s了頭,吐著舌頭。
王二叔厲聲質問:你們到底要去哪兒?
鐵柱:二叔,今兒不是財神爺生日么,我們哥倆核計要到山里找幾條魚給他老人家過過生日,就想到咱這最有經驗的二叔您。
王二叔瞪著鐵蛋:原來你們要去月劍潭?我不去,你們倆個也不能去!
鐵柱:為什么?
王二叔:別問為什么,就是去不得。
鐵柱:我說二叔,就算去不得也總該有個去不得的理由。
王二叔瞪著鐵柱:我記事起,就沒人在晚上去過,那里犯邪,小心自己的小命。
鐵柱笑道:我就不信,就弄幾條破魚還要搭上自己的小命,二叔不去,那我們走。(向狗剩一擺頭)
王二嬸懷里狗娃哭了。
鐵柱回身摸狗娃小臉:別哭!等哥明早送好吃的給你。
王二叔看著二人走出門,把煙袋揣在懷里。
26、夜,內
冰峪腳下薛家莊,人稱薛爺的莊主薛老爺府內,燈火輝煌,人來人往。
27、夜,內
薛府祠堂,祖先牌位前,香煙繚繞。
薛爺跪在地上,雙手合拜:列祖列宗在上,不孝子思淼懇請列祖列宗保佑秀娘母子平安,延續薛門香火。
28、夜,外
【畫外音】嬰兒清脆的啼聲從二樓六夫人秀娘的閨房傳出。
接生婆眉開眼笑端著洗臉盆從秀娘閨房走出來,向在外面端著兩手走來走去的老管家薛寶大聲喊道:快去稟報老爺,是個帶把兒的,母子平安。
薛寶一愣,頓時面露喜色,放下兩手,急忙轉身。
接生婆:回來!
薛寶停下腳步,回頭望著還在眉開眼笑的接生婆。
接生婆喊道:一時高興,差點忘了,告訴老爺,小少爺后背世間少有的一黑一黃兩個痣,天生富貴相。
29、夜,內
薛府祠堂,薛寶輕輕走進來,拱手道:恭喜老爺,六夫人喜得小少爺,母子平安。
跪在地上的薛爺回頭看了薛寶一眼,老淚縱橫,叩頭在地,久久不肯抬頭。
薛寶輕聲叫道:老爺!
薛爺慢慢抬起頭:爹娘有知,不孝兒時末得子,終于了卻爹娘心愿,祈望爹娘保佑兒孫平安。
30、日,內,
圣水寺方丈室,方丈玄一大師正在看書。
大徒弟悟心進來,單手作揖:師傅,昨天夜里月劍潭出事了,莫名其妙失蹤三個人。
大師合上書,站了起來,直視悟心:三個什么人?
悟心:當地山民,聽說是為了給財神爺過生日去月劍潭撈魚。
大師走到窗口,怔怔望著月劍潭方向,自言自語:財神爺趙公明生日,三月十五,捂了千年的秘密終于現出謎底,惡魔又要興風作浪,可憐天下黎民百姓。
悟心:師傅,還有一事,薛家莊薛老爺府上昨晚喜添貴子。
大師回過頭,臉上露出喜色,望著悟心,:哦,消息可是準確?
悟心:千真萬確。
大師追問:還有什么消息?
悟心:聽薛府下人說,新生兒背背一黑一黃兩個富貴痣。
大師喜色漸濃,卻淡淡道:薛老爺當年是當今皇上身邊紅人,雖退職隱居,也是大富之家,這兩個富貴痣只是合了天意而已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 梗概
唐貞觀十九年,唐太宗李世民攜百員戰將率數萬大軍赴遼東征討高句麗人,夜駐冰峪,用伏羲大帝之佩劍八卦劍鎖黃海龍王之子黑黃二龍肉身于月劍譚,尋劍未果。
兩年后,黑黃二龍托夢欲求解脫,太宗皇帝派鎮遠將軍薛忠義赴冰峪尋劍,無果而逝。
數年后,李氏王朝遭受兩大災難,黑龍元靈安祿山興兵反叛未成,空使百姓遭殃。后來,李氏王朝幾經周折至后周,黃龍元靈趙匡胤未及兵戈,黃袍加身,建立宋朝。
千年后清朝中期,黑龍元靈不服黃龍元靈道行,欲再度興亂。
冰峪圣水寺方丈玄一大師破解天機,為救黎民于災難,撫養薛忠義將軍后世薛爺之子,傳授其武功,待十八年后三月十五月明之時再度尋劍,阻止黑龍元靈作亂。
西域天教掌門江正夫嗜寶如命,獲悉天機,趕往冰峪,不擇手段,欲得傾城之寶的八卦劍。
冰魔教教主上官一鶴恐八卦劍重見天日而制其無敵的血煞冰寒功,也極力阻撓。
于是,因為一柄伏羲大帝的八卦劍,一佛一魔一道紛爭迭起,正義和非正義競相角逐,演繹一曲濃濃的親情愛情故事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主要人物:
少君:鎮遠將軍薛忠義后世子孫,薛爺之子,八卦劍尋劍之者,得玄一大師真傳,仗劍行走江湖,一身正氣,與冰魔上官一鶴之女清瑤周旋于上官一鶴和江正夫之間,后拔出八卦劍,解救天下百姓。
清瑤:冰魔教教主上官一鶴親生女兒,嫉惡如仇,愛憎分明,促使上官一鶴由魔性回歸人性。
薛爺:朝廷退隱之官,命中無子嗣卻晚年得子,為人正直豪爽,寧愿委屈自己,也要兌現為國為民的大義之心。
玄一大師:冰峪圣水寺得道高僧,身入佛門,心系百姓,洞悉黑龍元靈欲再度作亂,與薛爺用偷梁換柱之法換出薛爺之子,親授武功,待十八年后拔黑黃二龍身上八卦劍,阻止黑龍元靈作亂。
上官一鶴:冰魔教教主,練就血煞冰寒功,由人成魔,怕汲取日月精華的八卦劍重見天日制其血煞冰寒功,捉拿尋劍者,后因親生女兒清瑤,由魔成人,自毀功力,將血煞冰寒功秘籍歸還清風派圣祖堂。
江正夫:西域天龍教掌門,一生嗜寶如命,為人奸詐,不擇手段,要得到傾城之寶的八卦劍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看點之一
世間萬般情,唯親情至大。
★★★★
【冰峪雙龍劍】【第一集】【部分】
1、日,外
【視覺變換畫面】八卦圖和八卦劍相互交替,八卦劍立于畫面。
【旁白,字幕】
相傳,八卦劍乃上古伏羲大帝之佩劍,通神明之德,類萬物之精華,擁降魔之力,蘊定國之功,助伏羲大帝誅蚩尤,斬共工,平定四方,始立華夏。唐朝貞觀十九年,國泰民安,唐太宗李世民攜八卦劍,率十萬大軍,親赴遼東征討高句麗人,收復失土。
2、日,外
筆直官道上,東征大軍,旌旗獵獵,軍容整齊,戰馬嘶鳴,尾塵彌漫。
3、日,外
東征大軍路過一青丘之地。
近處,官道兩旁綠樹蔥蘢,幾乎遮住整個官道,西下的光灑在路面上,星星點點。
唐太宗李世民披甲戴盔,腰懸八卦劍,騎著棗紅色高頭大馬,立馬遠望,左邊是宰相魏征,右邊是鎮遠將軍薛忠義,后面眾將官和征討大軍。
4、日,外
遠處,萬里晴空,綿延起伏的群山披綠戴青,直入云間。
魏征突然眉毛緊蹙,向遠處望去。
群山之巔,有黑黃兩只龍形,朦朦朧朧,相互纏繞,時而鉆入深邃的云間,時而飛了出來。
5、日,外
唐太宗撫須遠眺,面有喜色,向魏征道:朕雖貴為一國之君,但晝夜埋在奏折堆里,難得有這么一次機會,老愛卿,此地甚是絕美,不知名謂其何?
魏征猛地回神,側望唐太宗拱手:回圣上,據史書記載,此地名曰仙人谷。
唐太宗捻須,點點頭:哦,仙人谷,莫非上仙居住之所?
魏征:正是,據說,天庭一上仙因貪戀此景,私自下凡,后來玉皇下旨召回,上仙不從,玉皇一時大怒,去其仙籍,上仙從此寓身于此,抱景老去,后人便稱此地為仙人谷。
唐太宗捻須,又微微點頭:這位上仙能有如此興致,看來真是絕美之地。(向上看看天色,又看看前面)時近日暮,我們不如就在前面山中安營,也免了騷擾百姓。
魏征:(拱手)這——(打住話頭)
唐太宗怔怔地望著魏征:老愛卿怎么突然吞吞吐吐起來,有什么話就直說。
魏征連忙拱手:圣上,其實也沒什么,只是此地雖好,可畢竟荒蠻之所,怕蟲獸擾了圣駕。
唐太宗捻須哈哈大笑:這點小事對朕來說算不得什么,當年朕隨父皇南征北戰,常是荒野棲身蟲獸為伴,就這么定了,傳令官!
傳令官策馬而來。
唐太宗:傳令下去,到前面山中安營。
傳令官:(拱手)遵旨!
6、日,外
征討大軍在山中安營,軍帳如菇,炊煙繚繞,將士們卸盔解甲,歡聲笑語。
7、日,外
安營地的西邊百丈之遠有一片水域,方圓數十丈,中央立一塊十丈之高的石柱,石柱與周邊高聳的山峰遙遙相對。日落西山,水域霧氣縈繞,石柱若隱若現,勾勒出青墨相間的神秘色彩。岸邊的花草樹木相互纏纏繞繞,呈青滴綠,鳥語其中。
8、日,外
唐太宗帶著魏征和薛忠義將軍來到水域岸邊。
魏征緊緊注視霧氣縈繞水域,突然眉毛緊蹙,不由自主看看唐太宗腰間的八卦劍。
唐太宗撫須觀望:魏愛卿,難怪上仙眷戀,原來真是如此。
魏征急忙拱手道:圣上所言極是!
唐太宗微笑著點點頭。
薛忠義:(拱手)圣上,東征大軍班師回朝之日,在此設置都護府,周邊百姓遷居于此,也不枉此景。
唐太宗:君之樂在于民樂,薛將軍的主意甚合朕意,只愿這次東征不動兵戈,夷人望風而逃,不但免了百姓之苦,而且助大唐盛世長安。
魏征拱手:圣上勤國愛民,更有降妖鎮魔的八卦劍隨行,自然是人心所向,馬到成功。
唐太宗握握八卦劍劍柄,哈哈大笑:此番收復了遼東,朕也就安心治國撫民了。
9、夜,外
一輪圓月升上浩渺天空,星光閃爍,軍帳中透出燈光,通明的篝火隨處可見,執戈的巡邏軍士走來走去。
魏征走出帳篷,看看天空,喊來一個巡邏軍士,說了幾句,巡邏軍士急忙跑去。
值守將軍疾步跑來,立定,拱手:相爺有何吩咐?
魏征表情十分嚴肅:將軍值守,須盡職盡責,不得三心二意,如有異常,及時稟報。
值守將軍:(拱手)卑職遵命?。ㄞD身離去)
10、夜,內
夜半時分,帥帳燭光盈亮,八卦劍掛在帳壁上,唐太宗坐在案前看書。
【畫外音】
帳外,翻江倒海般的呼嘯之聲滾滾而來。
隨著,帥帳門大開,一股寒氣迅猛而來,帳壁上的八卦劍錦翎飛起,劍柄躍動不止,燭光搖曳著熄滅。
唐太宗龍顏大驚,放下書,站起身,快步奔到八卦劍前,快速拔出八卦劍,箭步沖出帥帳。
11、夜,外
帳外,星月失色,篝火熄滅,呼嘯聲從那一片水域方向傳來。
將士們瑟瑟發抖,目瞪口呆。
值守將軍氣喘吁吁跑來,一指發聲地:圣上,您看!
唐太宗右手握著八卦劍,左手中指食指在眼前輕輕滑過。
【遠景】那一片水域中央騰起兩道沖天水柱,水柱高過石柱,高過四周的高山,在兩道水柱頂端有一顆晶亮龍珠,兩道水柱隨著龍珠的跳躍時而升空,時而入水,相互纏繞,呼嘯之聲時高時低。
魏征和薛忠義將軍等人急急來到唐太宗身邊,向發聲地望去。
唐太宗健步沖上近處高臺,大聲喝道:朕在此,何方妖孽竟敢撒野。(一揮右臂,八卦劍刺了出去)
【遠景】八卦劍帶著光芒,穿過石柱,濺起火花,石柱被劈成兩半,一半落入水中。八卦劍又迅猛地刺向兩道纏繞水柱,兩道水柱在搖搖欲墜中消失,龍珠也慢慢沉入水底,頓時,呼嘯之聲消失,那一片水域恢復了平靜。中空,星月漸漸露面。
12、夜,內
帥帳內,帳壁是八卦劍劍鞘,唐太宗端坐上方,魏征和薛忠義將軍站在臺下。
唐太宗望著魏征:剛才之事并非蟲獸那么簡單,老愛卿是否早知一二?
魏征連忙拱手:圣上明鑒,此事確非一般蟲獸所為,老臣確實早有覺察,但不敢妄斷,驚擾圣上雅興,望圣上恕罪。
唐太宗直直望著魏征:哦,老愛卿不必自責。
魏征:進山之前,老臣觀天象得知山中藏有龍形,又隨圣上去那片水域,感覺有些詭異,但圣上自有天威,又有降妖鎮魔八卦劍隨行,龍有善惡之分,就算是惡龍,也不敢在圣上面前肆意妄為,所以,就沒太在意。
唐太宗捻須,微微笑道:老愛卿所言不差,剛才之事的確是二龍所為。
魏征拱手:差就差在老臣判斷失誤。
唐太宗捻須笑道:老愛卿也不算失誤,看樣子此二龍并非有什么惡意,倒是朕一時氣盛,用了八卦劍。(望向薛忠義將軍)薛領軍,天明之時,速速派人尋回八卦劍。
薛忠義:(拱手)臣遵旨!
13、日,外
凌晨,薛忠義將軍帶領軍士來到那一片水域。
曦光下,水域上微波粼粼,岸邊似有潭水蔓延過的痕跡,花草樹木掛滿晶瑩露珠,不時傳來鳥雀歡悅聲。
薛忠義將軍執劍立于高處,一撥軍士在水域四周搜尋,一撥軍士乘坐木筏在水里打撈。
半個時辰過去。
軍士甲跑來拱手:稟報將軍,細細搜過,周圍沒有。
軍士乙跑來拱手:稟報將軍,水中沒有。
薛忠義將軍望著水域,又望望四周四周,陷入沉思。
14、日,內
帥帳內,唐太宗踱來踱去,魏征和薛忠義將軍立在臺下。
【特寫】帳壁上掛著八卦劍的劍鞘。
唐太宗止住腳步,望了望八卦劍劍鞘,又回望薛忠義將軍:可是細細搜尋過?
薛忠義:(拱手)圣上,臣親自督促,不遺一處。
魏征:(拱手)圣上,薛將軍行事一向縝密,不會有遺漏。
唐太宗望望八卦劍劍鞘,又望著魏征:老愛卿,八卦劍隨父皇南征北戰,建立大唐基業,如今遺失朕手,不得不有所顧忌。
魏征拱手道:圣上,事情已經發生,顧忌在所難免,但愿只是個偶然。
唐太宗怔怔地望著魏征:此話怎講?
魏征:圣上啊不惜龍體,御駕東征,容不得節外生枝,我大唐盛世,更容不得節外生枝。
唐太宗點點頭,沉思道:但愿只是個偶然。
薛忠義拱手:圣上御駕親征,收復失土,就算不是偶然也不會有什么差池。
唐太宗嘆息道:收復失土固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國家安定長隆百姓安居樂業。
魏征:上蒼明鑒,定不會辜負圣上為國為民之心。
唐太宗:但愿如此,薛將軍,傳令下去,全體將士即刻拔營。
薛忠義:(拱手)遵旨?。ㄞD身離去)
魏征望著唐太宗拱手:圣上,還有一事。
唐太宗望著魏征道:哦,說來聽聽。
魏征拱手道:昨晚之事,老臣還是有些擔心。
唐太宗:怕累及這里的百姓?
魏征拱手:老臣正是此意。
唐太宗捻須征詢道:依老愛卿之見?
魏征:圣上九五之尊,不妨賜名平治。
唐太宗點點頭:這樣也好,不知何名為宜?
魏征沉思片刻道:圣上,我東征大軍拔營而去,但軍威還在。
唐太宗接上話頭:兵御如何?
魏征:(拱手)圣上英明。
15、日,內
養心殿,唐太宗在批閱奏折。
【特寫】墻上掛著八卦劍劍鞘。
魏征走進來,跪地:老臣叩見圣上!
唐太宗抬頭望著魏征,抬手:老愛卿請起!
魏征站起來,拱手道:圣上召見老臣,莫非又是為了八卦劍?
唐太宗點了點頭,朝魏征一擺手道:老愛卿請坐。
魏征拱手道:謝圣上?。ㄗ拢?br />唐太宗:此次東征失利在意料之外,也成為朕的一塊心病。(望望八卦劍劍鞘)但最大心病是八卦劍遺失,朕真的茶飯不思。
魏征望著唐太宗:老臣明白圣上心思。
唐太宗站起來,背手踱到八卦劍劍鞘前,慢慢拿起劍鞘,看了又看,又默默放回去,回頭道:滿朝文武,知朕心思者非老愛卿莫屬。
魏征站起來,拱手道:謝圣上抬愛,但老臣有句話,不知當講不當講?
唐太宗直視魏征:但講無妨。
魏征:圣上一代明君,有無八卦劍,治下定是太平盛世,但圣上的太平盛世不能保證后世永享。
唐太宗:如果真是這樣,百姓要受兵戈之苦。
魏征拱手:圣上龍體為重,也許上蒼會憐圣上憂國憂民之心。
16、夜,外
【字幕:兩年后的三月十五】
夜半時分,長安城上空,月朗星稀,四周一片寧靜。
魏征站在閣樓上,仰望深邃浩渺的天空。突然,兩道寒光直奔養心殿而去。
魏征望著兩道寒光自言自語:該來的終于來了,圣上的心病又要加重,祈望上蒼憐我圣君,憐我百姓,佑我大唐江山永享太平。
17、夜,內
養心殿,唐太宗閱完奏章,伏案而眠。
殿外狂風大作,大門頓開,兩道寒光旋轉著涌進來,落在案前。
唐太宗驚醒。
兩道寒光幻成黃黑兩條龍,納頭便拜。
唐太宗連忙起身,驚訝道:二位仙龍快快請起!
兩條龍直起來,又幻成穿黃衣服和和黑衣服的兩個人。
唐太宗驚訝著坐回去.。
黃衣人看看黑衣人,拱手道:圣主不必驚慌,我們兄弟是黃海龍王之子。
唐太宗恍然回神:哦,二位仙龍因何深夜到此?
黃衣人拱手:只為圣主的心病而來。
唐太宗更加驚訝道:想必仙龍知道寡人的心病。
黃衣人看看八卦劍劍鞘,又望著唐太宗:圣主的心病就是兩年前八卦劍丟失在東征路上。
唐太宗看看黃衣人和黑衣人,點點頭道:原來如此,可至今沒有下落。
黃衣人看看黑衣人:圣主自然不知下落,因為知其下落者只有我們兄弟。
黑衣人微怒道:不錯,就在我們兄弟身上。
唐太宗驚訝地瞪大眼睛。
黃衣人拱手:圣主有所不知,兩年前,我們兄弟離開海域,偷居仙人谷。三月十五月明之夜,為了爭奪父王的萬年龍珠,不想驚了圣駕,被圣主的八卦劍鎖了肉身,從此回不了海域。
唐太宗回神:沒想到寡人氣盛之舉,讓二位仙龍受苦。
黃衣人:小龍受苦事小,圣主的心病事大,所以,圣主還不到自責的時候。
唐太宗望著黃衣人:仙龍所指何意?
黃衣人:據小龍得知,八卦劍有定國安邦之功,圣主若不拔出八卦劍,我們兄弟的元靈得不到肉身,恐大唐后世江山有難。
唐太宗急急追問:仙龍此言可是當真?
黃衣人拱手:小龍怎敢有罔上之言,當務之急拔出八卦劍。
唐太宗:請仙龍放心,寡人明日派人著辦此事。
黃衣人拱手:謝過圣主!
兩人匍匐在地,化作一黑一黃兩條龍,又幻成兩道寒光,沖出殿外。
18、日,內
凌晨,魏征沖沖走上養心殿,跪地叩頭:老臣給圣上請安!
唐太宗看著魏征,驚訝道:老愛卿快請起,為何這般匆忙?
魏征站起來,拱手:老臣只為昨晚之事。
唐太宗:看來老愛卿已經知道。
魏征:是!
唐太宗長嘆一聲:難道大唐后世江山真如二龍所言?
魏征拱手:二龍所言不假,但世事多有異象,或為虛,圣上龍體為重,不可過于焦慮。
唐太宗望著魏征:何為實又何為虛?
魏征:上天有好生之德,只要精誠所至,或許能以實為虛。
唐太宗:再派薛忠義將軍,不知可否?
魏征:薛將軍忠義兩全,是最合適人選。
唐太宗心有余悸:若再找不回怎么辦?
魏征拱手:那就得接受現實。
唐太宗慢慢站起來,走到八卦劍劍鞘前,把劍鞘拿在手上,回望魏征:朕可以接受,可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如何能接受得了。
19、日,內
魏征府邸,薛忠義將軍臨行前拜訪魏征。
魏征望著薛忠義:薛將軍此番前往,有多大把握?
薛忠義望著魏征:相爺,您認為呢?
魏征笑道:老夫不知如何回答薛將軍。
薛忠義向上拱手:就算沒一點兒把握,下官也竭盡全力,不負圣上重托,不負天下百姓。
魏征贊許道:好一個忠義兩全的薛忠義薛將軍。
薛忠義:相爺過獎,下官怎敢與忠義同榮。
魏征嚴肅道:薛將軍忠義上蒼可鑒,但有句話要送給將軍,有些事并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,薛將軍千萬不能因為忠義二字而誤了自己。
薛忠義站起來拱手道:下官謹遵相爺教誨。
20、日,內
帥帳內,薛忠義坐在上面,眾將官分列左右。
薛忠義憂心道:十日已過,卻毫無結果,不知眾位有何高見?
眾將官面面相覷,無人作答。
薛忠義嘆息道:看來還真的要負圣上重托,有負天下百姓。
21、夜,外
薛忠義來到帥帳外獨自徘徊,不時地長吁短嘆。
忽然一陣祥風飄過,一道祥光落地。
【畫外音】薛將軍請留步!
薛忠義回轉身去,看見對面是須發飄然的太上老君,急忙上前拱手道:上仙請受薛某一拜!
太上老君:將軍不必多禮!
薛忠義:上仙屈尊駕臨,不知有何指教?
太上老君:為將軍心中解不開的疙瘩。
薛忠義有些喜出望外:難道上仙能助薛某完成圣上重托?
太上老君微微一笑:非也!
薛忠義疑惑道:那又為何?
太上老君望著薛忠義:只為將軍你。
薛忠義恍然大悟,拱手道:薛某謝過上仙,在江山社稷和百姓面前,薛某實在不足一提。
太上老君點點頭道:將軍忠義之心令人敬佩,但世間之事皆由定數,非常人能左右,將軍還是回朝復命去吧!
薛忠義:可這有負圣上重托,有負天下百姓。
太上老君飄然升空:請將軍珍重自己!
薛將軍跪在地上,眼含熱淚,望著天空:難道上蒼真的要我薛忠義忠義成仁么?
(口噴鮮血,倒下。)
22、日,外
【字幕】唐玄宗開元年間,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揮兵二十萬,發動安史之亂,后被平定,但百姓遭殃,唐王朝大傷元氣。
【畫面】
烏云密布,電閃雷鳴,一條黑龍在空中翻滾,安祿山叛亂大軍橫沖直撞,京城混亂,百姓流離失所。
23、日,外
【字幕】五代十國至周,邊關守將趙匡胤發動黃橋兵變,未及兵卒,黃袍加身,唐王朝從此真正壽終正寢。
【畫面】一條黃龍橫空,趙匡胤被士兵簇擁著穿上黃袍,登上皇位。
【字幕:千年后清朝中期】
24、日,外
冰峪,群山綿延,綠樹蔥蘢,花草滿地,河水湍急的小峪河和英那河盤繞其中,小峪河和英那河交匯的月劍潭,霧氣縈繞,中間石柱劍劈石若隱若現,與周邊高聳的山峰遙遙相對。
25、夜,外
三月十五月明之夜,冰峪腳下胡家村的王二叔家,鐵蛋和狗剩闖進來。
王二叔斜倚炕頭,把煙袋從嘴里拔出來道:瘋瘋癲癲的,就不能斯文點。
鐵柱笑道:天生就不是斯文的料兒,下地穿鞋,跟我們走。
王二叔直起身子,看看鐵柱:這三更半夜的,又要去哪兒?
鐵柱嬉皮笑臉:小廟神,大廟沒地方,用保長大人的話,結論在后邊。
抱著狗娃的王二嬸看看鐵柱:鐵柱,你二叔天不亮就上山,一整天,你倆就放過他。
狗剩:知道二嬸心疼二叔,就是十里八里山路,累不壞的。
王二叔瞪大眼睛:你們到底要去哪兒?
鐵柱狠狠瞅了狗剩一眼:就你多嘴!就你多嘴!
狗??s了頭,吐著舌頭。
王二叔厲聲質問:你們到底要去哪兒?
鐵柱:二叔,今兒不是財神爺生日么,我們哥倆核計要到山里找幾條魚給他老人家過過生日,就想到咱這最有經驗的二叔您。
王二叔瞪著鐵蛋:原來你們要去月劍潭?我不去,你們倆個也不能去!
鐵柱:為什么?
王二叔:別問為什么,就是去不得。
鐵柱:我說二叔,就算去不得也總該有個去不得的理由。
王二叔瞪著鐵柱:我記事起,就沒人在晚上去過,那里犯邪,小心自己的小命。
鐵柱笑道:我就不信,就弄幾條破魚還要搭上自己的小命,二叔不去,那我們走。(向狗剩一擺頭)
王二嬸懷里狗娃哭了。
鐵柱回身摸狗娃小臉:別哭!等哥明早送好吃的給你。
王二叔看著二人走出門,把煙袋揣在懷里。
26、夜,內
冰峪腳下薛家莊,人稱薛爺的莊主薛老爺府內,燈火輝煌,人來人往。
27、夜,內
薛府祠堂,祖先牌位前,香煙繚繞。
薛爺跪在地上,雙手合拜:列祖列宗在上,不孝子思淼懇請列祖列宗保佑秀娘母子平安,延續薛門香火。
28、夜,外
【畫外音】嬰兒清脆的啼聲從二樓六夫人秀娘的閨房傳出。
接生婆眉開眼笑端著洗臉盆從秀娘閨房走出來,向在外面端著兩手走來走去的老管家薛寶大聲喊道:快去稟報老爺,是個帶把兒的,母子平安。
薛寶一愣,頓時面露喜色,放下兩手,急忙轉身。
接生婆:回來!
薛寶停下腳步,回頭望著還在眉開眼笑的接生婆。
接生婆喊道:一時高興,差點忘了,告訴老爺,小少爺后背世間少有的一黑一黃兩個痣,天生富貴相。
29、夜,內
薛府祠堂,薛寶輕輕走進來,拱手道:恭喜老爺,六夫人喜得小少爺,母子平安。
跪在地上的薛爺回頭看了薛寶一眼,老淚縱橫,叩頭在地,久久不肯抬頭。
薛寶輕聲叫道:老爺!
薛爺慢慢抬起頭:爹娘有知,不孝兒時末得子,終于了卻爹娘心愿,祈望爹娘保佑兒孫平安。
30、日,內,
圣水寺方丈室,方丈玄一大師正在看書。
大徒弟悟心進來,單手作揖:師傅,昨天夜里月劍潭出事了,莫名其妙失蹤三個人。
大師合上書,站了起來,直視悟心:三個什么人?
悟心:當地山民,聽說是為了給財神爺過生日去月劍潭撈魚。
大師走到窗口,怔怔望著月劍潭方向,自言自語:財神爺趙公明生日,三月十五,捂了千年的秘密終于現出謎底,惡魔又要興風作浪,可憐天下黎民百姓。
悟心:師傅,還有一事,薛家莊薛老爺府上昨晚喜添貴子。
大師回過頭,臉上露出喜色,望著悟心,:哦,消息可是準確?
悟心:千真萬確。
大師追問:還有什么消息?
悟心:聽薛府下人說,新生兒背背一黑一黃兩個富貴痣。
大師喜色漸濃,卻淡淡道:薛老爺當年是當今皇上身邊紅人,雖退職隱居,也是大富之家,這兩個富貴痣只是合了天意而已。
聯系方式
提示:聯系我時,請說明在劇本發行網看到的,謝謝!
聯系人:
唐(個人)
所在地:
全國
電話:
微信:
QQ:
發布評論: